uedbet体育官网_uedbet体育平台-app*投注

南宁市级非遗项目概况
发布日期:2020-06-15 16:17     撰稿人:文广体旅局     来源:文广体旅局


南宁市级非遗项目概况

一、化皮猪脚制作技艺:原是两广民间传统美食,也是广西南宁江河文化和码头文化的标志性美食之一,现已并逐渐演化成南宁的传统美食,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邕州水街,是南宁最著名的一条美食街。化皮猪脚是南宁最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是南宁百年水街传统美食的典型代表。

化皮猪脚,采用手工制作,传统配方。具有选料精细,制作考究,风味独特、食而不腻、开胃健体,老少皆宜的特点。几十年来,化皮猪脚的色、香、味、型俱佳,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本地和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外国消费者的欢迎。

化皮猪脚选料采用南宁本地土猪前手下节,配料用八角、草果、自制十三香调料。做法为:猪脚洗净,过水、过油,腌制,入锅炸熟,配料,卤制3小时,骨化,皮软,成型即成,“化皮”技艺由此得名。

近年来,化皮猪脚这道传统美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最受欢迎的传统美食小吃,先后荣获“南宁水街十大美食小吃”、“广西金牌小吃”、“舌尖上的广西名小吃”等称号。

2016年入选南宁市第六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二、滴水观音艾灸疗法:广西,简称桂,地处祖国南疆,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沛,光照充足。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温暖的气候孕育出了大量品质上乘的药材,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美誉。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壮医药体系,滴水观音艾灸疗法便是其中之一。

滴水观音艾灸疗法是根据中华传统医药学中点灸穴位、经络以及艾灸、按摩的原理,在继承传统中医艾灸医术手法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将滴水观音、艾草以及广西本土21味中草药与艾灸相结合,形成的独特疗法。滴水观音艾灸疗法于清末民国初发源于广西玉林,由陈二叔创立,初期用于给村民们调理和给刚出生的小孩解三朝锁、十二朝锁等。后经几代人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分布区域也由玉林市扩张到南宁市、柳州市、崇左市、广东省江门市、上海市等各大区域。随着滴水观音艾灸疗法用药与治疗手法的不断完善,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现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等骨关节科类病症和宫寒、脾肾阳虚、胃下垂等内科症状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经济实用等特点。

滴水观音艾灸疗法需遵循的整个流程:

1、上山采挖艾草、滴水观音、女贞子、牛大力、樟木皮、穿风藤、七寸草等21种中药草并晒干。2、用独特的工具将新鲜的滴水观音切成均匀的薄片。3、配置药方;将晒干的中草药打磨成粉并均匀的涂抹在新鲜切片的滴水观音表面。4、让就诊者服用黄芪水用于活络全身。5、在就诊者患处表面放上阴燃的药方,直至患处皮肤有灼热感再移至另一处,如此反复直至药方燃尽。6、取适量姜泥涂于患处,然后进行患处的针对性按摩。7、就诊者再次服用黄芪水用于增强药效。

滴水观音艾灸疗法通过采用独特的药物治疗和独特的按摩手法,调理人体,提升人体抵抗力,对降低亚健康人群数量,缓解社会压力有实质性的作用。它是人们在生活中与疾病进行长期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民族特色传统医疗技法之一,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这为挖掘、整理、保护传统中医药提供了新的契机,滴水观音艾灸疗法也必将大放异彩,更好地造福百姓。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三、南宁剪纸:

据文献记载,南宁剪纸源于当地师公占卦、祭祀时所焚烧的纸质祭品。起初南宁剪纸的图案形象多为一些大小不等的红人和形态各异的纸花,广泛应用于南宁壮族地区的丧葬、节庆及装饰等方面。后来,南宁剪纸逐步吸收借鉴中原剪纸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剪纸形式,作为中国剪纸文化的重要分支,南宁剪纸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许多广西民族文化元素。创作题材涉及动物、花草、人物、风景和图腾、符号,主要有:龙、凤、青蛙、燕子,芍药、荷花、木棉,几何纹、水波纹、太阳纹等。图案和造型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南宁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南宁剪纸的主要步骤有:立意、构图、裁纸、画稿、剪形、镂空、修整等七大步骤。民间剪纸艺人立意构图大多不使用笔画稿,仅凭记忆和想象,通过简单的对折、按压纸张留下痕迹,然后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这种基础而又实用的剪法匠心独运、变化无穷,极大地丰富了剪纸作品的创造性,使作品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四、南宁双忠节:双忠节是uedbet体育平台:石埠街道忠良村一个影响深远的传统节庆。忠良村有五个自然坡,全村以梁氏姓为主,居住着约2000人。据族谱记载,原籍为山东省白马县,祖辈梁朝康屡立战功,朝廷封为御史,战后定居南宁,繁衍后代,忠良村即为梁朝康之后代嫡裔。

双忠节源于对梁云升和杨禹甸两位英雄的崇拜。梁云升是石埠忠良村巷口坡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官至兵马车驾司,杨禹甸为户部尚书。公元1646年,清廷派兵欲扑灭永历政权。杨禹甸护送永历帝退入云南,梁云升则带领将士奋力抵抗,在激战中,被毒箭所伤,不幸于当日殉难。杨禹甸回到石埠,得知这一噩耗,悲痛万分,不甘心为清廷效力,于农历五月初五日投入邕江。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两位忠心义胆的英烈,在巷口坡建“义生祠”来作为纪念堂,与梁云升公同年中举的马建三闻讯后,从任所浙江省返回,在义生祠的原址上修建“双忠庙”以表敬仰之情。农历三月二十九是梁云升的诞期,为了缅怀英烈,族人就把这天定为双忠节。

双忠节不仅是当地百姓忠孝传统传承的载体,还是集祭祀、娱乐、社交功能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庆,涵括历史、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多学科文化价值。保护和挖掘南宁双忠节,不仅对南宁都市民俗文化发展有示范意义,对促进南宁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五、南宁粤曲:粤曲又叫清音、清音小唱,是流行于广西及广东的以粤语方言表演的曲艺品种。在广西主要流传在南宁、梧州、贵港、桂平、平南、钦州、北海等地。

南宁粤曲源于两广粤剧戏曲声腔。1906年,演员走盘珠在南宁的演出,标志了广西粤剧、粤曲的一个新时代。到1920年代粤曲日趋旺盛,各种业余演唱曲艺班社相继成立。抗日战争时期粤曲曲艺社猛增。新中国成立后,粤曲历经复苏、低潮、再度繁荣的阶段。现南宁市有二十几个粤曲曲艺社。

南宁粤曲重唱功,讲究声腔艺术,音乐性强,曲调优美,曲牌板式极为丰富,以梆子、二黄、反线、乙反四大体系为主,吸收南宁地方歌谣、小曲、小调为辅,每个体系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既争相辉映,又融为一体。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在唱之前或唱之中插有念白,增添台步及身段的变化,丰富粤曲表演艺术。粤曲的演唱场地从早期的茶楼、大街发展到今天的各类型舞台。

南宁粤曲的唱腔以五声音阶的徵、宫、羽调式居多,乙反为七声音阶徵调式较多见。它的结构比较复杂,一支曲往往都是根据唱词的内容选取几个不同的曲牌,使其有机地联缀起来,去表现较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复杂的情感。

南宁粤曲的演唱内容主要为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民间经典故事,内容尤其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具有神奇浪漫的色彩;也有以百姓生活为题材的, 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伦理观念及风土人情。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六、邕州狮舞:南宁古称邕州,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属于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潮湿,主要居住着壮、汉、苗、瑶等多个民族。狮舞既是一项传统舞蹈,又是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盛行于广西各地,大致可分为北狮舞、南狮舞、南北混合狮舞三大类,也是邕州人民喜爱的传统活动的之一。

邕州狮舞主要为南狮舞,融合吸收了北狮舞的特点。南狮舞为岭南狮舞的简称,也叫醒狮舞,具有浓郁的南国特色,也分文狮和武狮两种。一般红头白须为文狮,青面铁角(黑角)牙须为武狮。也有按三国时刘关、张的脸谱来划分:白脸者为刘备,红脸者为关羽,黑脸者为张飞。舞南狮必须有南拳的武功底,它的舞蹈动律与南拳的套路相仿。基本动作有举、扑、跳、行四种。举有左右举、上下举、侧举绕头举;扑有前后扑、大扑、猫腰扑;跳有双脚跳、单脚跳、交叉脚跳、扭身跳、盘脚跳、虾公跳、龙门跳、滚地跳;行有麒麟步、八卦步、天八步、地八步。南狮舞的基本套路有猛虎下山、横扫地雪、回头望月、海底捞月、白雪盖顶、回马拉缰等。

邕州狮舞也如其他许多传统舞蹈一样,在传承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因受现代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的冲击,年轻人出城务工等原因,曾导致狮队缺乏传承队伍而陷于困境。邕州狮舞集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需加大保护传承力度。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七、南宁竹刻制作技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刻制品的国家,竹刻技艺传承历史悠久。广西竹刻技艺是中原文化和粤西文化融合积淀的产物,贵港出土汉代木简木牍,成为广西书法竹简刻字艺术的源头。民国以来南宁竹刻制品获得发展,品类逐渐丰富,题材有书法、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以及各类纹饰等。

帅门竹刻技艺以书法竹简刻字技艺和老煤竹雕刻技艺为主,工序为选竹、清洗、切割、刨竹、抛光、精磨、穿孔、设计、书写、绘画、侵油、雕刻、着色、上漆,打蜡等20多道工序,雕刻技法主要有毛刻、精刻、阴阳刻、线刻、透刻、半透刻、深浅浮刻、透雕及圆雕等。

帅门竹刻技艺帅础坚,历经百年传承,在广西,乃至中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南宁竹刻艺术及其技艺的发展。书法竹简刻字艺术的开拓者,二代传人帅立志的作品获广西“振兴广西文艺铜鼓奖”、日本刻字协会“铜质纪念章”日本自由民主党“金质党徽纪念章”、茨城县议会“红宝石银质纪念章“、”葡萄牙诗人铜质纪念章“。留日博士、三代传人帅民风得“金凤凰杯”金奖及“八桂天工”金、银奖

??竹刻技艺作为南宁重要的传统雕刻文化,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南宁竹刻技艺的传承,对振兴南宁民间工艺美术,弘扬南宁工匠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八、南宁壮刀制作技艺:壮刀是壮族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它的花纹钢锻造技艺以其独特的纹理纹样著称于世。壮族经历了从游猎、渔猎、农耕及至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壮刀具有作为劳作工具和冷兵器的使用特点。

壮刀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根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中画像所记载的壮族先民腰胯环首刀,手持扁颈短剑。当时的环首刀已有独特和精湛的花纹钢锻造技艺。花纹钢是最原始形态的复合钢,是通过半熔化形式,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后形成有内部性能差异性的复合式结构以及炫美瑰丽的花纹,堪称艺术珍品。而在民间环首刀的使用仍沿袭至今,在祭祀稻作神灵或巫师驱鬼作法时仍在使用。

而新中国成立后,壮刀几乎沉浮。壮刀的传统技艺陷入传承危机,急需保护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壮刀制作已不再单纯地作为传统农用具使用,而更多是以壮族元素来体现壮刀文化的历史底蕴。纯手工打造一把壮刀需要十几道工序,从构思设计到准备材料(五种以上不同的高碳钢和低碳钢),折叠锻打、刀坯成形、切割、热处理、抛光打磨、雕刻、手工精研磨、显影、刀柄制作(造型、雕刻等)以及刀鞘制作。因其制作技艺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其独特的锻打技艺,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民俗及文化、经济价值。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九、壮族手镖技艺:壮族手镖材料取材于壮族先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属壮族古俍(狼)兵绝技。狼兵是起源宋代,是壮族土司地方武装,因作战勇敢而得名。壮族有习练手镖的传统,且各类繁多(见秦炜棋著《明代狼兵抗倭克敌之宝》)。史书《文献通考》说,“壮族峒丁戎器有桶子甲、长枪、手标、偏刀等”。手镖始用于壮族先民狩猎,后来壮族英雄侬智高将技法系统整理用于狼兵战阵,创“三人组”手标阵法,在侬智高与狄青一战中显示了极强的威力。

狼兵最大的战绩便是明朝中期的抗倭斗争的胜利。瓦氏夫人将手镖技法结合战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成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历史中的"巾帼英雄第一人"。壮族狼兵是古代中国部队中唯一标配手镖的队伍,克制了倭寇的暗器。壮族手镖种类繁多,在铁器未盛行时,以竹制、杂木、红木等做手标,到宋代狼兵起用铁制镖头,标杆用竹多,用木少,特点是体质轻小标头重,投掷距离远、力量大、杀伤力强。随着热兵器出现,手镖在战场上作用渐小,但清末黑旗军使用手镖仍立下赫赫战功。黑旗军手镖以壮族环首镖尾,镖身细长,保持了壮镖的所有特点。民国起,手镖逐渐转为民间传承。

壮族手镖技法独特,可用竹、木等生活用具当手镖。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暗器手法,由狼兵高级将领所创并在军中传承,高端技法讲究的是无所不飞,掌握全面技法的传承人不多。


壮族手镖见证了壮族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是广西民间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了解和研究广西历史文化,以及传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入选南宁市第八批非遗项目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