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bet体育官网_uedbet体育平台-app*投注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1-13 11:13     撰稿人:     来源: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经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2月23日

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认真落实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适应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需要,推动南宁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合作、大开放,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立足南宁区位优势,紧密对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大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大力推进区市协力、行业协同、国际协作,大力推进能力创优、政策创先、机制创新,为全国、全区提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南宁方案”。

二、主要目标

通过推进“六大项目”(即职普融通项目、产教融合项目、科教融汇项目、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内涵发展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实施“三大行动”(即区市协力行动、行业协同行动、国际协作行动),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开放合作水平,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明显提升。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建成3所以上国家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建成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加快本科专业建设,南宁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展研究生教育,构建具有南宁特色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产业、教育、智库三位一体融合平台基本建成。打造3个以上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3个以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3个面向东盟的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研究智库,建成中国(南宁)—东盟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暨南宁科教新城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职业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逐渐形成。市域职业院校融合共生协同发展,在东盟国家合作共建10个以上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在市域高校建设1个以上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健全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留学生奖补体系,建立中国(南宁)—东盟职业教育联络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推进职普融通项目。

鼓励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共建职业体验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认知和职业启蒙教育。鼓励职业院校联合初中学校开展“职业体验” “劳模工匠进校园” “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进校园”等活动,面向初中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渗透。完善南宁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设职业适应性课程,促进职教高考与普通高考融通。

2.推进产教融合项目。

重点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大健康文旅、特色农业等5个产教融合型行业,1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共建30个以上“产学研训创”于一体的现代特色产业学院。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五象新区、南宁东部新城、“两港一区”等园区,联合职业院校、驻邕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打造3个以上兼具人才培养、实训实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等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园区、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推进实体化运作,形成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行业组织、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等重点行业,组建3个以上兼具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师资培养、技能鉴定等功能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一批行业现场工程师学院,采用中国特色学徒制等方式培养100名以上现场工程师,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依托自治区产教融合信息管理服务云平台,发布南宁市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供求信息,面向广西和东盟国家产业园区、行业企业、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提供精准化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促进产教融合、人力资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信息互通。加快推进广西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新建中国—东盟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两个基地功能互补,打造成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公共实践中心。以南宁教育园区为核心,加快建设中国(南宁)—东盟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暨南宁科教新城,建成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城互促的新型产教集群示范园区。突出城企校联动,推进教育和产业体系集聚融合,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3.推进科教融汇项目。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驻南宁建设研究院,加快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产教融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东盟应用技术学院,形成集人才培养、产品检测、成果转化、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研究院、在邕高校联合骨干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产业,建设3个集产品研发与制造、工艺改进、技术升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产投集团建设1个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一批行业“高精特尖”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建设面向东盟的产业创新发展和职业教育研究智库。依托南宁市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东盟研究组,扩大面向东盟产业的研究力量,加强与智库、企业等机构合作,持续开展中国与东盟跨境产业发展动态研究,加快市属智库资源统筹整合,推进资源、信息、成果共享。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学院牵头,联合驻邕高校、行业企业以及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研究智库,开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研究、国际合作研究、产业发展研究和政策咨询服务。整合组建南宁市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分析、政策规划、质量评估、成果推广及国内外学术、教学交流活动组织等工作。

(二)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推进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做强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利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社会资本等新建改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到2025年底全市90%以上的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支持自治区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争创3所以上国家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做大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加强建设并争取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整合资源,力争打造一所服务汽车、大健康文旅、商贸流通产业的综合类高等职业学校。做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建设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支持南宁学院对标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一步夯实提升发展基础。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推动“中高本硕”贯通培养,形成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引领的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5.推进内涵发展建设项目。

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创建3所自治区级、1所国家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对接重点产业打造“金专业”。紧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及化工新材料、铝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千亿元重点产业,瞄准特色农业、大健康文旅、现代物流等产业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建立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建设17个自治区级、5个以上国家级中职优质专业和6个自治区级、2个国家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对接产教融合需求建设“金基地”。建设6个自治区级、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对标产业发展前沿,与企业共建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服务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运行无缝衔接。对接职业标准建设“金课程”。坚持德技并修,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培育10门自治区级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发10门自治区级、5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金教材”。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服务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鼓励校企合作开发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等为载体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开发20种自治区级、10种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6.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聚焦产教“双能”锻造“金师资”。按照职业院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核定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数,配足配齐专业教师。进一步拓宽用人渠道,对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开放“绿色通道”。建立校企“共聘共育”引人用人机制,鼓励聘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或现代产业导师。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支持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联合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培育一批名师(名匠)名校长,打造30个市级、4个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加快构建职业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

7.实施区市协力行动。

建立南宁市服务驻邕高校促进校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厅市共建和校地协同机制,加大对驻邕高职院校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搭建校地对接、信息沟通和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驻邕高职院校与南宁市双向赋能、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支持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对口服务南宁市传统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引导市属和驻邕高职院校差异化助力南宁市产业转型升级。

8.实施行业协同行动。

探索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将南宁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南宁市卫生学校、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归口教育部门管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信息发布,定期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人才供需精准对接。探索成立南宁产教融合促进会,支持行业组织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行业协会,整合校企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搭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合作平台。

9.实施国际协作行动。

拓宽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渠道。扩大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友好关系缔结范围,通过国际友城、商协会、中国驻东盟企业等资源建立联络机制,为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服务。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等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城市人文交流合作。发挥桂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作用,引进先进地区标准,形成面向东盟输出职业教育标准的重要平台。创新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支持在邕职业院校围绕东盟餐饮、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需求,与东盟院校、企业联合打造国际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育东盟特色新业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项目化推进与东盟的合作。支持在邕职业院校“抱团出海”,伴随跨境产业重点企业“走出去”,积极探索“产业+教育”、“企业+职业院校”、“多学校+多企业”等海外协同办学模式,在东盟国家合作共建10个以上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办学,强化“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共建中国与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职业教育标准,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和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开发10个“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资源库、10门“英语+”和“东盟国家语种+”优质课程、10种优质教材、20个培训资源包,依托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云平台开展跨国(境)远程教学、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统计分析等服务,探索建立与东盟国家高校间课程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机制。打造职业教育“留学南宁”品牌。研究设立南宁市政府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留学生奖学金,鼓励设立企业资助的留学生奖学金,开拓东盟国家留学生市场,积极探索留学生订单培养,扩大在邕留学生规模。支持在邕高校建设东盟非通用语种实验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语言研究及应用。引进和培养东盟非通用语种教师,充实“双师双语”师资队伍,鼓励在邕职业院校与东盟高校教师互派互访,夯实国际化、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在南宁市辖区高校建设1个以上中国—东盟技术创新学院,探索专、本、研衔接培养,中外学位联授的国际化拔尖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中国学生、东盟国家留学生及中外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中文/英文/东盟语种+技术创新”培养培训。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合作区建设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作为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落实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

(二)建立联络机制。建立中国(南宁)—东盟职业教育联络机制,设立南宁市与东盟城市间职业教育合作联络小组,常态化开展联络、磋商、协调工作,不定期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对话活动,推动南宁市与东盟城市之间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合作。

(三)加强投入保障。严格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责任,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多种金融工具对职业教育项目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

(四)创设良好氛围。加强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创新经验、试点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积极营造全社会大力支持、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附件:南宁市工作任务清单.docx


  相关解读:《南宁市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合作区实施方案》政策解读